第(1/3)页 “今天的组会新加入一位成员,你们之后可以私下里交流认识。” “我就不在会上介绍了。” 9月12日,周五,数学科学院理教楼。 讨论室内张鲁平面露笑容,在课题组会正式开始前特意提起坐在右边的徐铭,虽没详细介绍其身份,话音刚落便听旁边的吕昂接过话茬补充。 “徐师弟在咱数院早就人尽皆知,谁会不认识。” 对面来自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组员,同样露出微笑跟着吕昂附和。 “可不单单是数院,就连我们导师,都时常提及徐师弟给大家树立榜样。” “是啊。” 徐铭迎上众人的目光,这时候自然不会沉默,当即主动站起身打招呼。 “大家好。” 待看到导师冲自己摆手,方才重新坐下。 这些天他大部分时间,都基本上在研究,导师给他的那些关于相场模型的资料。 课题全名为相场-热弹性耦合系统的数学理论与工业应用。 主要涉及数学理论创新,算法开发,及工业应用。 属于热应力建模与材料科学领域。 牵头单位为燕大数学科学院,和燕大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。 航发集团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,均为合作机构。 目前国内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长期依赖进口,核心瓶颈在于高温合金微裂纹预测不准。 导致为保证安全,对轮片大幅度增重,使得推重比落后于国际水平。 张鲁平这些年主要研究内容,便是想通过研发相场模型预测涡轮叶片微裂纹,从而实现在工程层面,代替高成本试错实验。 缩短研发周期。 尽管眼下相场模型仍旧面临诸多问题,却也是填补了国内这块空白。 可以说毫不夸张的讲,在张鲁平决心研究之前,国内根本找不到关于相场领域的内容。 徐铭念头正想到这里,随即又听导师继续往下讲。 “相关资料相信你们都已经研究完,下面我再详细给大家讲一下。” “传统的分子动力学和宏观连续介质力学,算不动工程尺度以及无法描述微结构演化,而我们的相场模型方法刚好能弥补这两个缺陷。” “不过现有的相场模型无法兼容热弹性效应,模型存在着一定缺陷。” “需要我们重构热力学相容相场模型。” “另外传统均匀网格会导致绝大多数计算力,浪费在均匀区域。” “关于这点或许可以采用多尺度自适应移动网格法。” 讲到算法部分内容,看向工程计算研究院组员的同时不忘嘱咐了句。 “徐铭在多尺度函数上颇有研究,你们攻坚算法可以找他多讨论交流。” “好的张教授。”佟景行闻言立刻回答。 说完不忘看向徐铭道:“那以后就麻烦徐师弟了。” “佟师兄客气。”徐铭和煦点头。 徐铭知道对方是工程计算研究院博士毕业,刚选择留校便和其余两人有幸参与到此项目。 不过说是两个学院主导,但因课题负责人是张鲁平。 佟景行他们更像是被喊来帮忙。 就像是之前信院那边的奥运场馆定位项目,许崇兴教授专门跑到数院挖人一样。 毕竟相场模型课题属于数学理论和工业应用结合。 单靠数院难免会影响进度。 只能说不是谁,都像他这样有较高数学水平同时,还精通编程算法。 整个组会大概进行了不到一个小时,在张鲁平的梳理下整个课题已然非常清晰。 徐铭他们这边主要负责,重构热力学相容相场模型。 佟景行等人则解决算法问题。 但因张鲁平已提出多尺度自适应网格算法方案,这使得佟景行他们的压力会小很多。 最后结束组会前,张鲁平不忘做出几句总结。 “相场模型的价值不是替代实验,而是要用方程揭示微观演化的确定性规律,让实验从试错走向靶向创新。” “材料科学的未来在数学。” “我很期待,大家能和我一起,完成这项由数学主导的范式革命。” 几乎是话音落下的瞬间,讨论室内所有人,可以说心照不宣响起热烈掌声。 脸上神情肉眼可见的振奋。 在研究完全不课题资料之后,谁都知道相场模型所具有的工业应用价值,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,今后便能为很多材料的研发奠定基石。 间接加快国产航空发动机发展。 “大家去忙吧。”张鲁平抬手示意众人停下宣布散会。 随即众人便也不再迟疑,回到课题办公室,立刻着手正式开始工作。 …… 林伟和吕昂以及杜翰文外加徐铭,他们四个拿着资料和草稿本坐在一起,互相对视一眼表情闪过尴尬之色。 虽然知道问题所在,需要解决应力驱动相变,也就是相场模型无法兼容热弹性效应。 但该如何切入,却暂时没有明确思路。 加上国内关于相场模型的研究,就只有他们课题组。 想查阅资料,也仅限于海外的部分文献论文。 在这种情况下,肯定是想先确定研究方向,再动手构建新的相场模型。 否则中间出现问题,那么工作都会白费。 “咱们可要尽快构建出模型才行,否则佟师兄那边的算法也没法顺利进行。” 吕昂率先开口打破沉默氛围,说完又把目光看向对面的林伟主动与其搭话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