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鸿门宴!-《大明:史上最强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曹化淳自不必说,崇祯皇帝清算阉党之后,很多魏忠贤留下的冤假错案,都是他负责平反的。

    这个人精通诗文书画,懂乐理华章,在最短时间内,帮助崇祯皇帝平反冤案两千余件,功勋卓著。

    原本,他应该在崇祯十一年,荣升东厂督公,但是眼下非常时刻,朱大皇帝就只能特事特办了。

    向他张开天使的翅膀!

    相比之下,方正化就是个海螺人,没有这么多光辉荣耀,但是这个人对崇祯、对国家十分忠诚,崇祯十七年,赴国难而亡。

    在他临死之前,还亲自手刃了十几个贼兵,是一个可用的忠勇之人。

    不过话这么说,可是历史记载总会有不实之处。

    朱大皇帝必须亲自审查过两人,确定他们都能和王承恩一样对自己忠心不二,再加以敲打之后,才可以将两厂交付。

    通读历史的朱大皇帝非常清楚, 自古以来,君王用人分为三种,第一是忠诚于君王,而非国家之人。

    就像现在的骆养性一样。

    其二就是忠于国家之人,他们存有私心,甚至会咋一些时候,为了某些事情和皇帝出现大的矛盾、分歧。

    就如同袁崇焕、李岩一类。

    最后一种,那就是能、权之臣。

    如果详细翻阅史料,其实不难发现,很多历史记载的奸臣,往往在某些方面,能力还要超过同期之人。

    他们之所以成为奸臣,不过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欲望造成的。

    所以在这种混蛋跳反之前,朱大皇帝更喜欢称呼他们为能臣、权臣。

    一个国家,这三种人都必须要有。

    当然,这只是局限在旧时期。

    因为社会因素、封建制度所存在的弊病,国家想要昌盛,君王能够长治久安,就必须要将三种人融会贯通。

    彼此之间,使其相互掣肘,只有这样,才能天下太平。

    然而平心而论,朱大皇帝很讨厌这种感觉,他暗自下定决心,这回自己来了, 就一定要把这千年恶习,扭转过来!

    玉华厅内,朱大皇帝正捧着几分地方上送上来的折子审阅,此刻门口有一个小太监,悄咪咪冲侍毒的王承恩挤了下眼睛。

    王承恩会意,小声在朱大皇帝耳边提醒:“主子爷,那两个奴才,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