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不错的经济收入-《猎户农妻致富忙》
第(3/3)页
这个朝代既然棉花已经很普及,棉布盛行,那就说明从脱棉到织布,一定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技术,而且技术工艺不会太落后。
不要紧,不会可以学,等明年,孩子生下来了,棉花也种植成功了,就出山一趟,去南方学习一下这些技术,总之,她一定要穿上自己制造出来的衣服,一定要让云来村人再也不缺衣少被。
转眼到了十月中旬,粟米已经成熟了。这粟米也就是现代社会里人们吃的粗粮小米。
李帛对小米也不陌生,小时候在外婆家时,经常见外婆用小米喂小鸡崽。一粒粒细小金黄的小米,和毛茸茸的黄色小鸡崽,倒也相映成趣。
粟米可以春种,也可以夏种,产量不是很高,口感更是比不上大米白面,即便是云来村人,也只是拿小米当杂粮配着吃。
收割完粟米后,杨昱将积攒了几个月的农家肥用架子车运到每一块田地里,均匀铺散开,然后才耕田,将肥料翻压在土下。然后是耙地,播种小麦。一直忙活了七八天,才将冬播搞完。
对于农村人来说,冬播完事后,也等于一年的辛苦到头了,可以喘口气,歇歇了,田地里基本上没什么事要做了。
可对于云来村人来说,他们依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男人们除了打猎,还要准备烧窑。
尽管这里的黏土,还有烧窑的技术,都让他们只能烧制出比较粗糙的陶器,但对于大山里的居民来说,这就足够了。就好比吃饭,用精美的瓷器碗是盛饭吃,用粗糙的陶碗一样也是盛饭吃,味道并不会有什么改变。那些精美的瓷器,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农村人来说,实在是不必要的奢侈品。
如果不是像烧砖瓦这样大批量的东西,一般人家是很少单独烧窑的,毕竟每家要用的陶器,也不过是大缸,小罐,陶壶陶碗等家常用品。这些东西,也不过是每年大略添置一些。
一窑陶器要烧制好,一般需要两天时间。这两天,必须要一刻不停的放木柴,这就需要有人轮流照看炉火,所以一般是好几户人家商量好结伴烧制。
大家将各自需要的东西制胚晾干,准备好一大堆干木柴,装窑封好后,点火烧制,轮流看着炉火。
如果是烧制砖瓦,一般是一户人家单独烧制,毕竟砖瓦需要的数量太多了。
李帛知道,如果烧制出盖房子所需的砖瓦,靠杨昱一人是不行的,必须请人帮忙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