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九五四章 两王论书院-《晋末多少事》
第(3/3)页
“其二,对于我等而言,在茫茫多先生和学子之中,只是少数,众人所思所想,皆遵从新政,也愿意追随于新政。
而我等只是落后、失败之人,便是能够重新鼓起斗志、振臂高呼,又有几个人会追随?到头来不过是小院之中,一群败寇垂头丧气、互相宽慰罢了。”
杜英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:
“岳丈所见的确清晰,而且敢说出来,余更是钦佩。”
司马昱倒是愣了愣:
“这话······本王还以为桓元子已经说过了。”
杜英摇头:
“大司马坦然受之。”
桓温的脊梁骨早就已经被连续不断的失败和背叛打断了,最终和南康公主在寿春重逢,颓唐失望之人,骤然发现老夫老妻上且还能团聚,心中最后的那一口憋屈气也释怀了。
夫妻半生,亏欠良多,以后只要能够执手相守,别的也懒得在意。
磨平了英雄气,只剩下儿女情长也。
不过杜英相信,这一对夫妻也能够成就一份爱情相守的佳话,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方式的青史留名?
司马昱也渐渐明白桓温的选择,一时无言。
杜英倒是接着说道:
“岳丈所言,的确有道理,但余并不完全赞同。
诚然,现在的书院是为了朝廷培养人才而服务的,因为天下太大,还有诸多官吏缺口。多年乱世,导致太多人目不识丁,仓促提拔为官吏,埋下太多隐患。
所以书院的人才,之前的都督府、现在的朝廷,几乎要照单全收,尤其是这江左想要改变之,还需要从书院里选拔优秀人才,用以填充各处,压制住世家的反扑。
但是这并非长久之所需。天下虽大,但也只有那么大,书院年年培养人才,朝廷年年填补空缺,久而久之,哪里还有多少空缺需要朝廷去填补?但是书院所培养的人才,却还是一代一代,人数难以减少。櫅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