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七五八章 一层阴霾在心头-《晋末多少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可,避实就虚,这样只会给关中人更多辱骂嘲笑我们的把柄,且寿春关系到南北的联络和贸易,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动,否则到时候有意见的不只是关中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我们方才和皇室还有其余世家达成一致,此时就要断人财路,不可取。”

    幕僚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,桓豁则目光炯炯,盯着芍陂的方向,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决心归决心,整个行军计划真正实施起来,却又有了新的变数:

    骑兵。

    在淮东,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关中骑兵,成为了诸多淮西士卒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
    现在这噩梦破碎,所有人又开始觉得,关中骑兵不过尔尔,一群只能虚张声势、吓唬人的小丑而已。

    然后在北上的路上,就迟了大亏。

    已经汇合在一起的一千骑兵,对着散漫行军的淮西军前锋发起来突击,而淮西军上下一看来得是关中骑兵,毫无慌乱,轻松布阵,结果······骑兵冲阵,甚至还有甲骑为前锋,淮西军前锋当场崩溃,五千多人漫山遍野的乱跑、乱叫,直接让在左右两侧埋头行军、一心想着砍人报仇的两路淮西偏师也跟着惊慌失措,还以为前面有关中大军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被前锋士卒的恐惧喊声煽动着,整个行军路上,淮西军陷入大乱,以至于到最后,发起进攻的关中骑兵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茫然之下只能先收拢自己的人手,清点之后发现自家人的损失微乎其微,登时意识到,敌军很可能真的只是自乱阵脚,所以他们忙不迭的再一次组织进攻。

    但是桓豁也不是吃干饭的,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,当即亲自率领亲卫上前,一边让督战队直接开始砍人,一边把自己的将旗亮出来。

    虽然经过关中报纸的好一番嘲讽,桓豁在军中的威望的确打了很大的折扣,不过毕竟是这些淮西士卒们几乎一投军就一直没变过主帅,所以在紧要关头,士卒们自然还是潜意识的愿意相信桓豁,这也是他们在这慌乱里最后的依赖了。

    很快,淮西军就聚集在桓豁的旗帜下,重整阵型,以强弓射住阵脚,手持盾牌的士卒次第推进,挤压关中骑兵的活动空间。

    关中骑兵的进攻姗姗来迟,这一次非但没有取得战果,反而伤亡了几十个人,最终只能被迫撤退,引起了淮西军上下的一片欢呼。

    不过这欢呼显然没有让桓豁高兴,他面色凝重的向北看去,只是面对关中千余骑兵就打成了这个鬼样子······

    自己手底下的这支淮西军,的确是已经有太久没有参与过像模像样的战事了,之前所参与的多半都是淮东这种剿灭流寇、乱兵的行动,而后者那都是见到官府正规军开过来,撒丫子就跑的存在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