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七三三章 桓家子弟-《晋末多少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至于幕僚们都要卷起袖子参与其中,则是因为······桓云没有回答侄子的感慨,扫了一眼沙盘,顿时不满的站起身,抽出腰间的马鞭,虚空挥动了两下,鞭子发出阵阵破空声,格外刺耳:

    “抓紧,别磨磨蹭蹭的!”

    桓秀皱了皱眉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桓温兄弟五个,的确是集各种性情,甚至可以说集各种奇葩性格。

    桓温本人自不用说,野心、阴险狡诈、善于用兵等等特点云集一身,最后用“枭雄”两个字来概括显然是最合适的。

    老三桓豁,行事稳重,而且文武兼修,算是一员儒将,桓秀的性情爱好颇有乃父之风。也因为稳重且能够平衡文武,桓温才让他外镇淮西。

    老四桓秘,年少成名过于张狂,所以桓温一直对他多有打压,希望弟弟能够意识到这天下还不是他桓家的天下呢。

    结果桓秘一直阳奉阴违,经常有冲撞桓温的举动。而今正是用人之际,桓温对他再不满也无可奈何,只能留其镇守荆州,算是守着荆州老本。桓秀听闻四叔私下里好像和荆州世家有所勾连,不知道在图谋什么,大伯大概心里清楚,也不知道是否有防范。

    老幺桓冲,自不用说了,其志在天下清平,不忍见引为知己的杜英和兄长桓温陷入内斗,索性直接屯敦煌而谋西域。

    或许在后人看来桓冲这种鸵鸟行径有点儿难以理解,但是在时人眼中,讲友情、讲亲情,还思为国戍轮台,这就是完人和楷模啊!

    对于五叔的逃避行为,桓秀可以理解但不是很赞同,但对于二伯,桓秀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担忧了,因为二伯······性子实在是太过急躁。

    几乎在渡过大河之后,桓秀每天都要听到二伯催促进军的声音。

    仿佛稍微慢一步,就拿不下枋头城了。

    明明是枋头的守军在以逸待劳,青州兵马这么要死要活的几百里地跑过去,那不是送猎物上门么?

    但是二伯似乎并不在乎这些,他每天坐在马背上,桓秀甚至怀疑他并不知道士卒们有多疲惫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