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历史不会重演-《大明憨婿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基于这样的历史事件,才促成他入驻中原的。

    说白了,皇太极在周显心中,就是一个在北方比较鹤立鸡群的鞑子。

    他想要效仿周显的策略富国强兵?

    请问他明白资金使用跟良性回笼吗?

    舍得砸钱是一回事,砸出去的钱能够转化为国力,那又是一回事。

    这边大明已经生死存亡,周显是可以通过诛杀贪官污吏来巩固国力,增强国力的。

    他皇太极现在正赶上对外扩张。

    他胆敢诛杀一些贪官试试?

    所以,搞到最后,皇太极极有可能成为北方最厉害的资本家。

    他麾下的那些统兵将军跟已经享福的八万们,则成为了终极寡头。

    到时候陷入内部危机的皇太极,很大概率是在跟风的路上越走越远,越走越黑。

    直到他把一手好牌打烂了。

    “你先下去吧,明日一早,召集百官朝堂议事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侯连会转身离开乾清宫。

    可是他没多久又折返了回来。

    这一次,他手中捧着一份奏折,还拿着一锭银子。

    “驸马爷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“驸马爷,朝中有官员在银库之中发现了掺杂的水银。”

    所谓水银,便是大明朝末期掺杂了水分的银子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明朝是有官银跟民银的本质区别的。

    官银一锭是十两。

    用的是纯银制作。

    民间的银子一锭也是十两。

    采用的白银跟铅矿混合制作。

    官银一两可以兑换二两民银。

    如今侯连会说,朝中的官员在银库中发现了参了水分的民银。

    这就让本身精神紧绷的周显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毕竟官府的税银是入库之后需要如实上报给朝廷的。

    然后那些官银要统一分配,发放边军的军饷,或者以做国事之需要。

    可要是有了掺杂的民银。

    这说明什么?

    说明有人在数额上动了手脚。

    毕竟,一千两官银跟一千两民银,本身的价值就不一样。

    购买力更是相差了两倍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