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调虎离山-《大明憨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因为周显自作主张,给宣府的边军涨工资了。

    宣府的士兵以前拿到手的银两每个人每年二十两。

    明末一两官银的购买力是三袋粮食。

    换算成现在的分量,三袋粮食就是九十斤。

    一年二十两的军资,可以换一千八百斤粮食。

    但是这一次,周显抄了钱谦益的家,搜查出一千多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还有其他两个朝堂的大贪官,合计白银一千九百万两。

    加上国库的补助。

    照例发放了六千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专门给宣府上报的十五万大军清军饷。

    换算下来,每个人能到手40两银子。

    没错!

    周显自己给宣府那边的士兵们工资翻倍了。

    而且不是按照季度发放,直接按年度发放。

    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这么做,就知道那巨额的银两肯定有一多半是打水漂的。

    因为周显很清楚明末的边军内情。

    说是上报宣府军镇有十五万大军。

    但是真正实际执勤的就得打一个对折。

    能有七万兵马已经很不错了。

    因为明末的边军,虚假瞒报的情况非常严重。

    本来佣兵七万,他就上报十五万。

    要跟朝廷催要合计十五万人的军饷。

    但是,问题又来了。

    你以为七万人就了不起了吗?

    不不!

    大错特错!

    七万人里面还有将近一半人是老弱残兵。

    就是原本的士兵,出去做了其他的营生。

    为了领取军饷,从而将家中七老八十的父亲或者爷爷们拉进去,滥竽充数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这样的做法还算是良心。

    至少还有个人在那。

    而老弱病残占了三万人。

    所以,真正的士兵其实就是四万多点。

    但是,更加重要的问题又来了。

    那四万多人里面,真正的作战人员有多少呢?

    按照古代的作战单位,前线作战人员有四万人的话,军需以及后方军备人员至少得有两万人。

    这样才能够支撑起一场四万人的大仗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