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送礼的学问-《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二月十五号,周四,距离除夕只剩下三天。

    兴宁市的年味儿越来越浓,大街小巷挂起了红灯笼,供销社和百货大楼里挤满了置办年货的人,空气中弥漫着炒货的焦香和若有若无的鞭炮硫磺味。

    而江振邦,却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。

    官场上的春节,从来都不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,而是从节前的各种走动和拜访拉开序幕。

    一大早,兴科集团的仓库门口,冯子豪和王浩便将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礼品,往那桑塔纳的后备箱里装。

    有贴着老兵精品超市的土特产礼盒,笨鸡蛋、野山菌和风干肠;有朝阳酒业”的果酒;还有惠民食品厂最新出的零食大礼包,以及兴农食品的肉肠,花花绿绿的包装,专门用来送给领导家的小孩。

    贵重些的就是数码产品了,兴科集团的VCD是必备的,还有手机、BB机,相机……

    江振邦站在一旁,手里拿着冯子豪的那个厚笔记本,看着名单上的名字,一个个地核对。

    送礼是门大学问,博大精深。

    在他前世三十年的官场生涯中,见过太多因为送礼送不对而把事情搞砸的笨蛋。

    送礼分三种。

    第一种是平日里的随手礼。出差回来,给领导捎带一份当地的特产;偶然得了什么新奇玩意儿,顺手给领导送去一份。东西不值钱,但代表着你心里有他,是维持关系的润滑剂,证明你这条线还没断。

    第二种是求人办事的礼。这种礼分量最重,送的方法也最讲究,里面的门道能写一本书。

    现金还是实物?白天送还是晚上送?送到办公室还是家里?是通过中间人还是自己亲自出马?每一步都得精心算计。

    第三种,就是眼下这种逢年过节的年礼。

    这种礼,不用太贵重,但要比随手礼显得正式、丰盛一些。

    它更像是一张制作精美的拜帖,一个冠冕堂皇的敲门砖。

    之前江振邦送的购物卡,只能算是随手礼,过年当然也可以送,但不能只送购物卡。

    无论卡里有多少钱,主要是没心意,也没新意了。

    与礼物相比,重要的是“送礼”这个行为,能为你创造了一个与领导进行非正式沟通的宝贵机会。

    你可以在这个机会里,汇报一下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,表达一下对领导栽培的感激,展望一下明年的工作方向,顺便聊聊近期官场内的奇闻轶事……总之,你要表达的是你心里有领导,你是个感恩真诚的后辈。

    这才是逢年过节送礼的真正内核——维系与上级的私人情感链接,拉近双方关系,确保自己在领导的视野之内,并且能适时调整自己的步伐。

    可是,对于许多初入官场的农家子弟而言,他们往往会觉得送礼是一件极其痛苦且充满屈辱感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们心里下意识地,将送礼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一场赤裸裸的交易:我送了东西,你就得给我办事;我花了钱,你就得提拔我!

    疯啦?

    这种心态是很要命的!

    你的眼睛会出卖你,你的肢体语言会出卖你,你说话的语气也会出卖你。

    领导都是人精,一眼就能看穿你那点小心思,就算你送了,他都不敢收。

    你这是干啥啊?是在跟我做交易呢?!

    送礼没有那么庸俗,是下级对上级的敬爱!

    收礼也没那么不堪,只是上级对下级的关怀!

    礼尚往来,是中华传统美德,更是同志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嘛!

    “董事长,装满了。”

    “走,上车。”

    江振邦合上笔记本,挥手道:“先去市政府大院。”

    第一站,是土地局的周立伟。

    周局长算是江振邦仕途起步的贵人了,二人一起下去调研过,还和江大鹰一起见了市长,给江振邦的调研报告做过担保。

    如今于情于理,他都得亲自跑一趟,而且要送点有分量的礼物。

    车子停在大院后门,江振邦让冯子豪和王浩在车里等着,自己空着手上了楼。

    “江董来了。”

    刚到土地局的楼层,便见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干部满面笑容地站在门口,似乎在特意迎接江振邦。

    这位是土地局的办公室主任,也是熟人了,当初第一面的时候,忘记给江振邦倒茶了,如今直接在门口相迎。

    “王主任过年好啊,周局在呢吧?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