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嗯?” 刘协面色一愣。 ‘臣以为’? 不应该是‘大将军说’么? “难道钟爱卿没有见到姑父?” 刘协心中思绪飞快。 “不,不对。” 钟繇能说出这样的话,说明他肯定是见到张新了。 这是张新的意思。 继续打。 “可为什么是‘臣以为’呢......” 刘协突然悟了。 “朕明白了。” 刘协点点头,看向张让。 “让翁,传旨,前线一切军事,皆由大将军自决。” “期间若有需求,便让他写信回来。” “只要朕能办到的,一定办!” “唯。” 张让点点头,找人起草诏书去了。 “陛下英明。” 钟繇发自内心的夸赞了一句。 小皇帝真的挺不错的。 可惜...... 刘协又问了钟繇一些汉中的情况,便让他下去休息了。 “臣告退。” 钟繇行礼告退。 刘协看着钟繇背影,口中喃喃自语。 “希望这一次,朕没选错吧......” 刘协回想起这几次上朝时的景象。 自从张新平定汉中,将刘焉出兵十万的战报传回长安,朝中以司空赵温为首的老臣,就开始发出了想要班师的声音。 从表面上看,刘焉势大,朝廷疲敝,此时与他为敌,确实不智。 可实际上呢? 刘范谋反之罪已定,刘焉起兵对抗朝廷也是事实。 朝廷根本退无可退。 若是议和,张新辛苦一年,为朝廷树立起的些许威望,顷刻间就会崩塌殆尽。 想要议和,那就得给刘范平反吧? 想要刘焉退兵,刘诞、刘璋以及刘焉的那些子孙,都得给他送回去吧? 板上钉钉的谋反之罪都能平反? 外臣留在长安的质子都能送回? 天下诸侯的心中一定都会产生一个想法。 只要举兵相胁,朝廷就会退让。 到时候,诸侯们只要稍有不顺,便会举兵威胁朝廷,局势恐怕比董卓之时还乱。 起码那会儿诸侯们起兵,还是打着诛杀国贼的旗号。 董卓也确确实实是个国贼。 刘协相信,以百官的见识,不可能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一层。 朝廷根本无路可退。 可他们还是联合了许多人,一起上疏议和。 为什么? 这幅场景刘协可太熟了。 当年董卓、李傕掌权之时,百官就是用的这种方式,才从二人的手中勉强争取到一些权力。 可那也要分对象啊! 董卓、李傕是国贼,张新也是吗? 之前,刘协都是站在百官这边,默默为他们提供助力。 这一次,他打算站在张新这边。 百官要争权,至少也要等到天下太平,再无外患之时。 到那时,哪怕你们不想争,朕都会支持你们去争。 现在...... 还不是时候。 “以姑父之能,自然能看透这一点。” 刘协嘴角勾起一抹微笑,“朕猜,姑父你一定是没有回复,想看看朕会如何决断对吧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