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… 【诸葛瑾信息卡】 【诸葛瑾,字子瑜,琅琊阳都人,熹平三年生,正始二年/延熹四年/赤乌四年卒,官至东吴大将军。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,太傅诸葛恪之父。 子瑜都长,体性纯懿。谏而不犯,正而不毅。将命公庭,退忘私位。岂无鹡鸰,固慎名器。】 【典故:生死不易】 … 刘备与诸葛瑾同乘,回下邳。 三弟张飞在外护卫。 这可是惹得张老三好一阵不痛快。 “谏而不犯,正而不毅。” 刘备望着信息卡,莞尔一笑,“显然诸葛子瑜是位识大体,会说话的能臣名士,今后相处起来倒不会有太多麻烦事。” 直臣,刚臣。 非肚量如山海般宽阔的主君不能容忍。 他有容人之量,但谁不愿意手下人懂事呢? “诸葛子瑜既然能有这个评价,想必他原本的主公肚量并不大。”刘备细细思索下发现这个问题。 要不然诸葛瑾何须如此谨慎? 问题出在东吴之主身上? 刘备猜测到。 他另外还注意到一个特殊的信息。 那就是关于诸葛瑾的亲族关系——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,太傅诸葛恪之父。 他极为吃惊,满是骇然,心中暗叹一句,“诸葛一家,竟有如此众多英才?还是分事二主!” 刘备不由将主意打到了官居丞相的诸葛亮的身上。 天下三分。 蜀汉想必是在川益地带,最差应该也是类似于公孙白帝那般的国度,诸葛亮能为蜀汉丞相,必定有治世大才。 刘备正缺英才,他亦喜欢才子猛将,岂会放过? 他笑呵呵看向诸葛瑾,问道,“子瑜啊,听说你家中还有一位少年神童名曰诸葛亮,不知现在何处?” 二弟诸葛亮? 诸葛瑾愣了一下,面色古怪。 他回应道,“主公,亮弟已是十五岁。” 十五岁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