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预测数值和实验值几乎相同,相场模型的效果居然能达到这种程度。” 杨启航这时终于回过神来,面向张鲁平把报告文件递过去的同时,依旧难掩心中激动情绪,对相场模型的实际表现感到非常震惊。 主要他心里明白,这项课题仅才进行几个月。 张鲁平伸手接过文件垂下目光,看了眼便笑着交到身旁徐铭的手中。 “徐铭你看看。” “结果基本符合预期。”徐铭浏览完方才杨工喊出来的几组数值给出回答。 相比现场其他人,整个人看上去较为冷静。 在构建新相场模型方程和辅助开发算法时,他获得大量学科经验值的过程中,对自己提出的思路方法可以称作是胸有成竹。 自然相信相场模型预测出的数值,和实验值基本不会出现多大偏差。 眼下报告只不过证实自己的判断。 反观站在后面,探过脑袋看向报告内容的,吕昂和林伟以及佟景行等人。 脸上肉眼可见的现出欣喜,顿时被巨大喜悦冲击。 “裂纹萌生时间和长度,都被模型精准预测,徐师弟的控制方程果然没问题。” “引入深度学习概念才是神来之笔,只要在我们的算法求解器中输入,实测温控场的热循环曲线,仅需1.5个小时便能完成相场模拟计算,输出裂纹萌生的时间和位置以及临界厚度。” “徐师弟的算法方案,极大提高了计算效率。”佟景行接过吕昂的话往下说。 五句话中最少有四句,都是对徐铭的崇拜。 俨然被其展现出的学术魅力折服。 而旁边,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杨启航,听着几人对话逐渐觉得哪里不对劲。 他最早知道相场模型,便是张鲁平研究的领域。 因此他自然认为,此课题能在短时间内,确定如此惊人的进展,肯定是张鲁平的功劳。 然现在看似乎并非这么回事。 好奇心驱使下,杨启航没有把疑问埋在心里,直接看向张鲁平出声询问。 “张教授。” “这位年轻人是你学生吗?” “没错。”张鲁平满脸骄傲沉声确认。 话音才刚落下,紧接着又开口详细解释,完全不存在要把学生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。 “徐铭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学生,在理论数学和编程算法领域都有深研究,此次让其参与相场模型课题,正是他解决相场模型方程的热弹性兼容问题。” “除此之外还在算法上,提出深度学习概念,大幅度提高算法求解计算效率。” “可以说要不是我这个学生,课题进度绝不会能有现在这么快。” “我这也算是沾了自家学生的光。” 伴随张鲁平把话说完,杨启航眼睛越瞪越大,视线牢牢锁定在徐铭身上。 眼中满是好奇。 相场模型课题正式立项时间虽短,但前期他们航发集团已然和张鲁平接触许久,他作为集团方面代表,对张鲁平可以说颇为熟悉。 但却是首次听到对方,这么夸奖自己的一位学生。 得知相场模型取得如此大突破,主要功劳在眼前这位看上去双十年纪的学生身上,要说不惊讶那是假的。 约摸怔神数秒,才主动开口和徐铭搭话,同样没有吝啬自己的称赞。 “燕大果然是出青年才俊啊!” “年纪轻轻便在科研上有这种水平,以后国家又要多出一位院士。” “谢谢杨工对我的期望,不过我也是站在导师的肩膀上获得的这些成绩。”徐铭闻言没有任何迟疑,先是对杨启航的赞赏礼貌表示感谢,又保持谦逊替导师说话。 毕竟他讲的这些的确没毛病。 若非导师近几年潜心研究相场模型理论,成功填补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。 他就算能力再强天赋再高,短时间内也难实现突破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眼下相场模型的效果,是在导师理论的基础上演化。 杨启航把徐铭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对徐铭的观感顿时又提升很多。 忙摆手接话。 “年轻人谦虚是好事,但该是你的成绩就是你的。” “知道吗?” “有了你们的相场模型,今后涡轮叶片的寿命,我有把握提升到百分之两百。” “并且预计能减少百分之六十的试车试验次数。” “缩短国产发动机研发时间。” 发自内心有感而发之下,说完他又把注意力转到旁边的张鲁平身上。 说道:“张教授这是收了个天才学生啊。” “徐铭确实是数学天才。”张鲁平脸上都快笑开了花。 他这个年纪,说实在还能取得的学术成果,已然称得上非常有限。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恐怕眼下的相场模型,就是他最大的科研成果。 因此比起别人称赞他本人,更爱听夸自己学生。 然而他脸上堆出的笑容还未维持多久,就被杨启航接下来的一句话,表情瞬间凝固在脸上整个人猛地一怔。 “那个小徐啊……博士毕业,要不来我们航发集团?” 杨启航一脸期待,刚抛出这个问题,紧随其后又开口多补充几句。 “你放心。” “咱们航发集团各项待遇很高,有任何条件都能提?” 他心里面非常清楚,如今放眼全国,优秀的人才都是抢手资源。 每年各大国有集团私企,以及研究所实验室,都想尽办法到处挖人才。 甚至因某个人,几个院士吵的脸红脖子粗。 徐铭作为燕大的博士生,参与相场模型课题,在理论数学和编程算法上,展现出这么惊人的天赋,绝对值得他们航发集团拉拢挖墙脚。 要知道有时候可能因为某个人,困扰许久的技术难题便有可能轻松解决。 可惜刚想继续往下讲,却被张鲁平猛地打断。 “老杨。” “现在就想着挖人,是不是太早了点?” 张鲁平差点就要气笑了,课题刚取得成功,不说庆祝吃饭后续对接的事,居然当面挖他的学生。 这种事他又不是头次遇到,自然有着丰富应对经验。 丢出两句话,没等杨启航接口,又继续回怼。 “徐铭今年暑假刚参加国际数论会议,并受在会议中进行特邀报告。” “所构建的多尺度解析筛法,成功证明数论领域关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外,还引起了数论界震动。” “他现在可是国内,最有希望拿到菲尔兹奖的人。” “怎么能去你们航发集团。” “那岂不是要埋没掉,未来世界级数学家。”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,自从徐铭参加国际数论会议,并决定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研究孪生素数猜想,便成为了整个国内数学界的希望。 都期待徐铭能成为第二个陶哲轩,在三十岁前拿到菲尔兹数学奖项。 彻底打破国内堪称耻辱的零记录。 尤其今年奥运会圆满成功,国内运动员顺利斩获多枚金牌银牌。 结果在数学界,多年来对于数学奖项还是颗粒无收。 没有拿出手的硬实力,又如何在国际立足。 就好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,那也是展现出超过GPS的定位精度后,才被国际认可纳入IGS标准频段,并要求全球接收机进行升级。 可以说丝毫不夸张的讲,要是他真让杨启航把徐铭给挖到航发集团。 估计第二天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,就要找上门来兴师问罪不成。 毕竟参与某项课题帮忙,和直接进入集团是不同的。 杨启航作为航发集团高级工程师,平日主要研究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攻关,对于数学界的新闻不怎么关注。 本以为徐铭只是有较高数学天赋,对编程算法的研究水平很厉害,就想着给自家集团挖个人才回来,说不定还有助于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升级。 结果听完张鲁平的这些话后,完全有些愣住,万万没想到对方最大的成绩。 竟是在纯数领域。 国内数学家期待的菲尔兹奖种子。 这哪还敢挖人。 他可不想被被那些高校的数学教授院士,给找上门狠狠说教。 要被扣个埋没数学人才的名头,那乐子就大了。 不过念头思索至此,他依旧没完全放弃想法,只是换了个委婉的说法。 “没想到理论数学才是你最擅长的,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。” “但就算不进我们航发集团,以后也可以多合作嘛。” 徐铭展现出来的成绩越多,恰恰证明是真正的天才并非单纯言语称赞。 在这种情况下,肯定要打好关系, 以后若能合作便是好事。 把杨启航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徐铭也是哭笑不得。 刚才面对邀请正不知该怎么回应,好在导师主动把话题给接了过去,现在话说到这个份上自然顺着回应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