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何况方才的报告都取得圆满成功。 于是丝毫没有慌乱,直接跟在卡茨和伊万尼克教授身后向空旷处走去。 不得不说新闻媒体人员,是最懂怎么拥有更高流量。 采访时主要目标都放在徐铭身上,关注其年龄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顶尖学者的评价,眼看就要彻底坐实数学界莫扎特的称号。 好不容易应付完,田纲和王翩两人迎了上来。 其中王翩依旧心情激动,还未停下脚步,便迫不及待开口表达感受。 “师弟你真厉害。” “我还是头回在现场看到,那些海外专家,能自发起身为国内学者鼓掌称赞。” 她身为国际部毕业博士,出国参与类似会议活动的次数并不算少。 不单单是数学领域。 然每当国内学者发表完讲话后,氛围都会显得比较尴尬冷场。 并不会有多少人,主动进行鼓掌。 追究其原因,主要源于海外学者的骄傲,根本不认为东方学者能有多高水平。 可今天给他的感觉完全不同。 尽管她对数学不是多么精通,甚至听不懂徐铭这半个小时内报告的内容,却可以分辨出那些顶尖学者,确实属于主动起身爆发热烈掌声。 这代表着对徐铭报告的认可,承认其贡献。 面对如此氛围,她甚至不免眼角湿润,心里面不断涌现出澎湃情绪。 田纲同样脸上堆满笑容,待王翩话音落下,主动询问起晚间的小范围讨论会。 “伊万尼克教授邀请你参加晚上的讨论会?” “是有这么回事。”徐铭点点头回答。 田纲面露喜色说道: “好事情。” “这种小范围的讨论,更容易融入核心数论圈,和其他学者建立联系。” “另外其中有的人,可能还担任着某数学奖项评委。” “对你来说是很好的机会。” “若能获得国际上的其它数学奖项,对以后提名菲尔兹也是有帮助的。” “现在你已经是国内,最有希望打破零记录拿到菲尔兹奖的人选,能像陶哲轩那样三十岁拿到就好。” 讲到这里的时候,田纲还不忘轻拍了下徐铭的肩膀。 俨然寄予厚望。 徐铭将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,不得不说国内数学界的目标是越来越大。 若放在以前的时候,那是绝对不可能,把获得菲尔兹奖的希望寄托在一本准博士生身上。 甚至还希冀三十岁拿到此奖项。 不过徐铭反倒觉得田纲院士有些保守了。 随着他的数学水平日益上涨,肯定要有更大的胃口才属于正确。 否则连这份自信都没有,还如何解决数学难题。 因此他自然希望,这获得菲尔兹数学奖的时间,能够越早越好。 另外他也不担心,国际数学联盟会因身份问题打压。 大不了直接去证明千禧年大奖难题。 到那个时候,他自身就代表数学界含金量,相反菲尔兹都要靠他稳固奖项地位。 念头快速在脑海中闪过,他微笑着点点头。 “我知道了。” 转眼晚宴结束。 徐铭如约来到酒店的会议室,这里被包下来,当做小范围晚间讨论会的场地。 现场除主持者伊万尼克教授,还包括陶哲轩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,以及另外二十位左右学者。 在讨论会正式开始前,伊万尼克热情为徐铭介绍。 包括哈佛和剑桥等数学系知名教授。 徐铭凭借自己的记忆力,很快便熟络融入,积极与其他人进行有深度的平等的学术对话,清晰交流彼此思想。 和其他领域喜欢比年龄资历不同,真正的数学天才本就是年轻时取得学术成就。 例如数学王子高斯。 最近的菲尔兹获得者陶哲轩。 以及现在的徐铭。 所以哪怕是年过半百的资深教授,都会主动向徐铭请教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难点。 甚至值得一提的是,期间包括伊万尼克在内,很多学者都想邀请他去对方所在的大学攻读博士,显然都想收下他这样一位年轻的数学天才。 但最终徐铭选择了婉拒,表示以后有机会,定要去交流学习。 主要他现阶段的研究重点,还是持续优化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。 并不需要特意去海外大学攻读博士。 况且他还是信院研究生,参与着北斗卫星的算法。 后面的时间,他则主要和陶哲轩讨论,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证明孪生素数的可行性。 双方的思想互相碰撞之下,可以说收获良多。 陶哲轩不愧是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,所研究的数学分支内容比他更为全面,在某些地方提到的观点,让他不由诞生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新方向。 同样陶哲轩也频频点头,时不时还会用笔现场演算。 除此之外。 徐铭注意到,面板上也不断浮现出经验值提示。 【经过努力学习,你的[数学]水平提升了,获得经验值15点。】 【经过……】 最终这场小范围晚间讨论会,进行到近十二点,才算意犹未尽的结束。 在各自返回房间的路上,陶哲轩主动搭话。 “没想到你对孪生素数也有研究,或许你会比我更快在此工作上做出成绩。” 他本想通过研究多尺度解析筛法,寻找到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法子,但在和徐铭深入交流之后,才发现对方的理解并不比他低多少。 加上人家又是多尺度解析筛法创造者,证明起来无疑会更加容易些。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要放弃。 如今经过这次会议后,各大高校数院和研究所,都有计划重启孪生素数以及哥德巴赫猜想课题。 在这种激烈的学术竞争环境中,自然是谁先完成证明发表相关论文,谁便能获得以及享受里面的荣誉。 成为数论领域的先驱者甚至奠定者。 徐铭之前就在考虑,自己的博士课题,毕竟院里他可还有几十万经费呢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