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上回你给我们指点论文,还没来得及道谢呢。” “冯教授对我们俩的论文很满意,还说让我和伟豪读他的研究生。”高科接过严伟豪的话特意补充句。 从两人脸上的笑容和自信看,确实没有乱说。 “恭喜。” “我也就是简单给了些方向建议。”徐铭听完两人的话谦逊回应句。 可惜这份自信笑容并未在脸上停留太久,很快当此次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进场,表情瞬间僵硬在脸上以至于半句话都讲不出来。 就连徐铭都眼中流露出意外,实在没有想到。 因为除导师张鲁平教授和郑以中教授,以及冯长平教授几人之外,同行的还包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内的田纲院士和下面几位研究员。 甚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专家。 里面有人曾担任高教社杯专家面试评审成员,相对来说倒称不上陌生。 而除此之外,更有几位叫不出名字的人员,基本可以确定是数学教授。 尤其连许崇兴教授都凑了热闹。 面对这乌泱泱一群身影,数量都超过答辩学生。 无形中瞬间弥漫出庞大的压力。 “这次答辩委员会的数量,是不是太多了点?”有人咽了口吐沫紧张程度爆表。 所造成的连锁反应,使得答辩教室内,不受控制的传出些许杂乱声音。 “我还是头回见到这种规格的本科答辩,教授人数比答辩学都多啊?” “这已经不是人多少的事了吧,光数学院士我都认出来两个。” “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,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郭院士。” “那位好像是箐华的教授。” “这还是本科生的毕业答辩吗,说成学术报告交流会我都信。” …… “我收回刚才的话,真不应该和你一起答辩。”这时严伟豪颇为幽怨的看向徐铭回答。 高科则如小鸡叨米似的点头同意。 徐铭将这幕全部看在眼里,饶是平时面色平静,此刻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。 他哪能不知道,此刻突然过来这么多教授,甚至院士都参加燕京大学数院本科生毕业答辩,大概率是因为他那篇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论文。 对此他也颇为意外。 本想着论文已在数学年刊发表,像这种普通的本科生毕业答辩不会太重视。 估摸着就正常三位教授组成委员会。 结果这怕是都快有三十位。 妥妥打破了燕京大学,历年来的毕业答辩记录。 待众多教授和院士坐下后,或许注意到其他答辩学生流露出的忐忑情绪,只听学院主任张鲁平开口解释。 “大家不用过多紧张。” “依旧按照正常流程参加答辩就行,除我和郑教授冯教授之外,其余人并不会对毕业论文进行提问。” 伴随张鲁平教授的话音落下,其他人虽稍微松口气。 但脸上依旧可见压力。 毕竟就算其他教授院士不参与提问,被这么多专家盯着心里压力也绝不会低。 待毕业答辩正式开始,冯长平教授率先念出上场进行报告的学生名字。 “严伟豪同学。” 本就眼神幽怨的严伟豪,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,整个人顿时怔住。 约摸顿上数秒钟,这才叹口气站起身来,以一副慷慨赴死的样子朝讲台上走去。 高科握拳做了个握拳动作道:“支棱起来,别丢份。” “加油。”徐铭则吐出两个字。 很快严伟豪站在台上,找出自己的PPT,正式开始毕业论文学生报告。 “我研究的课题是……” 事实证明张鲁平教授确实没说错,在后面的核心答辩流程环节,均是冯长平等三位教授依次主导提问。 因为严伟豪的论文在冯长平高要求下,完成度本来就比较高。 又加上徐铭的指点,足以称得上是篇优秀毕业论文。 整个表现属于可圈可点。 进展颇为顺利。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转眼教室内,就只剩下徐铭还未上台进行答辩。 “下一位徐铭同学。” “答辩题目是一种全新的多尺度解析筛法,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。” 当大家熟悉的名字终于在教室响起,立刻便吸引现场所有人的目光。 包括那些没什么兴趣教授院士,都瞬间变得精神起来集中注意力看向台上。 说起来这还是徐铭头回,面对这么多教授院士,进行毕业论文答辩。 不过相比较其他人,他要显得镇定的多。 站在台上说完开场白,刚要进入正题,又听导师张鲁平接过话茬解释两句。 “今天过来参加你毕业答辩的人中,基本都看过你那篇数学年刊论文,甚至不乏国内数论领域专家学者。” “所以都想来听你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报告。” “另外田院士觉得,这对你是个锻炼,刚好为下月的国际数论会议特邀报告做准备,便同意了今天这场特殊的本科毕业答辩。” “你不用有心里压力,按照原计划讲。” 把导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徐铭点了点头,随即正式开始自己的报告。 他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函数公式,讲到把筛法问题转化为复积分问题,并通过学校的服务器验证数值。 最后借助多尺度解析筛法,实际应用巧妙证明斐波那契数中存在无穷多个素数。 虽然只有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内容,却让台下一众教授院士脸上频频惊讶之色。 对徐铭巧妙绝伦的思维,以及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含金量价值更加认可。 单纯研究论文,更多是在自己的立场上理解。 和亲耳听作者讲解,感觉完全不同,有些先前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更容易恍然大悟。 这也是为什么,想来听一场本科生毕业答辩的原因。 至于教室内已经完成答辩的学生,脸上表情则是一个比一个懵逼。 脑海中闪过大量问号。 我是谁? 我在哪? 尽管很努力的去听报告内容,依旧很难去理解其中多尺度解析筛法的精妙,以及对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证明。 心中不得不感慨,徐铭能有今天在数论的成就,确实是实至名归。 不过相比较其他答辩学生,台下众多教授院士可不会依旧保持沉默。 几乎不等张鲁平开口,来自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郭院士便率先提问。 “徐铭同学。” “关于你方法的核心创新点尺度函数,能否具体解释在积分表达式中,Φ(s; x)如何精确抵消掉那些导致奇偶性偏差的震荡模式?” 对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,徐铭只能说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。 各项核心问题都牢牢掌握。 面对提问自然不会感到棘手,略作思考便从容不迫给出详细回答。 “谢谢郭院士,这是很关键的一点。” “传统筛法的奇偶性问题,可以理解为当我们试图通过围道积分捕捉素数信息,在临界线附近的零点分布及关联的级数震荡,会引入一种系统性的相位干扰。” “这种干扰在组合求和时,会表现为破坏性的正负抵消或放大。” “导致主项被污染甚至淹没。” “Φ(s; x)的核心作用,就是作为一个相位调制器和振幅选择器。” “具体在Re(s)=1/2的敏感区域……” …… 最终在多位教授提问和徐铭完美解答下,答辩环节相比其他学生足足延长了大半个小时。 并在教室内响起的热烈掌声中,徐铭从讲台回到自己的座位处。 接下来的时间,经过张鲁平等几位教授决议,当场宣布今天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全部通过,顿时又传来不少人下意识的欢呼声。 而待众人退场的时候,张鲁平和田纲两人,都丝毫没有闲着。 为徐铭介绍今天来的数学教授。 但要说其中最为高兴的,那无疑是张鲁平。 他作为徐铭的导师,上午不知让多少老友羡慕,笑得脸颊不知多出几道褶子。 “恭喜啊老张,培养出这样一位天才学生,将来成就肯定不会低。” “下次去我们学校交流,可要带上你这位学生。” “年纪轻轻便推动数论领域的发展,这天赋我看丝毫不输陶哲轩。” “果然数学的发展,还待要靠年轻人。” 面对大家的称赞交流,徐铭和导师依次回应,脸上保持着谦逊笑容。 不骄不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