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谢谢田院士。” “你是我燕大数院的学生,如果能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学校脸上也有光,我作为你的前辈应该适当帮忙。” 田院士看到徐铭的举动脸上笑容更盛,摆手以长辈的口吻回应这么句。 接着他嘴上话语不停,又看向徐铭表达自己的期望。 “能在这个年纪里取得数论领域上的成就,已经超过世界上很多数学人。” “陶哲轩去年三十岁获得菲尔兹奖。” “而你就是咱们燕大自己的陶哲轩,希望你未来能有更高的成绩。” “有机会可以随时来这里交流。” “在我的印象中,田院士可还是头一次,对学生有这么高的评价。”郑以中脸上堆着笑容率先开口附和句。 作为燕大数院的教授,对国际数学界的情况,那自然是了解的非常清楚。 要说最近两年风头最盛的数学新星,毫无疑问要属去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,以三十岁年纪拿到菲尔兹奖的天才数学家陶哲轩。 如今田纲院士,将徐铭比喻是燕大的陶哲轩,绝对称得上是非常高的评价。 徐铭对这个名字自然更为熟悉。 还记得新生报到入学后,头次去图书馆,便看到关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海报。 其中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的名字格外刺眼。 是每个数学人最想获得的荣誉。 “谢谢田院士,我把论文翻译完再找你审查。”徐铭再次表示感谢。 然田纲则直接摇头道:“你的论文不用找我修改了。” 提起这件事他更是感到诧异,徐铭身为本科生在数学上有着很高天赋就罢了,没想到写起论文也找不到一处逻辑错误和格式符号方面问题。 要知道他无论在海外名校任教还是回国,每年帮忙审查的数学论文数量,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。 且每篇论文或多或少,都能找到些错误。 结果在徐铭这里却愣是无从下手。 其中哪一个公式符号都称得上巧妙,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明确。 不过想到徐铭刚入学,就先后发表数学和无线通信领域顶刊论文。 便随之释然了。 只能说天赋这种东西,有时候哪怕教授都眼馋。 可惜没法强求。 当然他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卖关子,随即便又详细解释了几句。 “你的这篇论文很完美,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,等翻译完直接投稿就行。” “相信张主任和郑教授也有这种感觉。”说到最后不忘分别向两人笑着投去目光。 张鲁平回忆起来。 “其实我在审查小徐第一篇论文的时候,都没能找到需要修改优化的地方。” 就这样。 接下来的时间,徐铭等人便不再镜春园逗留,毕竟天色都完全黑了下来。 而在返回数院的路上,张鲁平教授的情绪,依旧没有彻底平复。 边走边说起后续的安排。 “小徐。” “接下来这几天,先把论文的英文版完成,然后按照田院士的建议投稿给数学年刊。” “剩下的时间可以提前接触研究生的专业课程。” “这样等明年正式读研,就能参与导师负责的一项数学应用重点项目。” “知道了导师。”徐铭闻言点点头回答。 …… 徐铭和导师以及郑以中教授分开,便先去了学五食堂解决晚饭问题。 期间掏出手机查看消息时,发现刘新杰师兄下午竟发来好几条短信。 都是询问论文的最终结果。 对此徐铭自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,直接如实回复。 这次主要是因为,徐铭一直当毕业论文撰写,所以才只有中文版本。 如果知道要在数学年刊上发表,以他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直接英文撰写,能够省下中间翻译的步骤。 不过这点工作量对他而言显然不算什么,晚上回到宿舍便打算立刻着手翻译。 从外面推门进来,放眼望去倪明杰他们三人,都待在宿舍里各自忙碌。 其中朱志轩和倪明杰仍在补习复变函数,避免下个月的期中考试挂科。 至于蒋旭面前桌子上虽放着教材,注意力却在手中高教社杯荣誉证书上,用卫生纸擦拭着并不存在的灰尘。 大家看到徐铭的身影后,忙都停下手上动作,集体转过身来纷纷开口询问。 “咋样徐铭?” “毕业论文肯定过了吧?” 前天大家在校外饭店庆祝时,徐铭就提过自己本科毕业论文就快完成,今天又和两位教授约了时间,倪明杰他们自然知道是去让导师审查论文。 徐铭迎上几人好奇期待的眼神,走到自己床铺下面的桌子旁坐下点头说。 “通过了。” 此话一出大家自然都为徐铭高兴。 “我就知道铭哥的毕业论文肯定没问题。”朱志轩依旧话里话外不掩饰自己的崇拜。 他们都知道徐铭发表过两篇论文,展现出自身天赋和实力的同时,本科毕业论文肯定会有更高的要求。 需知学院正常大四本科生,挑选导师撰写完论文后往往需要多次修改。 才能得到导师的满意。 结果徐铭哪怕在这种情况下,都能一次通过。 足以证明其论文质量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