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徐铭从班主任王清涛口中,知道对方填报的箐华计算机专业。 未料到竟也参加了高教社杯,还成功拿到专家面试资格角逐最高荣誉。 念头停留在这里,他未作迟疑主动走了过去,想着起码要打声招呼。 周俊豪和队友进来,目光同样四处搜寻。 毕竟他知道徐铭的数学实力,且还报考的数院,按理说不可能不参加高教社杯。 于是还没等徐铭近前,便彼此迎上对方的目光。 “徐铭。” 他惊喜的喊出声来,脸上挂着高兴笑容。 “我就知道肯定能在这里看见你,果然猜对了。” 身后两位戴着近视镜的周俊豪队友,看到这幕也颇感兴趣忙搭起话来。 “俊豪你还在燕大有朋友?” “介绍一下呗。” 面对两位学长的询问,周俊豪未作迟疑,当即介绍起徐铭的身份和关系。 “他叫徐铭,和我一个高中同届的,并且还是我们省的理科状元。” “你们好。”徐铭这时也主动打起招呼。 “我记得俊豪你们是县城高中吧,居然还出了理科状元真是藏龙卧虎啊。”其中一位脸庞稍微胖些的男生忍不住接过话茬感叹了一句。 周俊豪闻言颇为骄傲道:“我们高中还有一位女生也在燕大呢。” 接下来几人又交谈几句,待时间差不多,才各自回到座位上等待面试答辩。 临走时徐铭还特意补充一句。 “等结束我带你们欣赏下燕园里的景色。” 两人只有同学在大城市重逢的喜悦,这刻丝毫没有把彼此当做竞争对手。 不多时。 当十二位专家评审组员到场,终评正式开始,徐铭也看到了坐在人群中的田纲院士。 由于角逐高教社杯的队伍数量很少,很快便轮到徐铭他们进行陈述。 接受专家组提问。 徐铭对自己撰写的论文,哪怕过去这么多天,依旧记忆在脑海中思路清晰。 很快十分钟的陈述时间结束,能看到专家组成员许多人的表情都颇为满意。 在进入提问环节后,很快便有人抛出问题。 “换乘次数最少解的唯一性如何证明?” 与此同时在徐铭他们队伍熟练进行回答时,等待上场的周俊豪小组,眼神中也不由多出几分佩服能够感觉到徐铭的思维和水平。 “他们居然是选择的B题,你这位同学确实很强。” “徐铭的数学天赋很强,听说高考还没结束,就已经在自学大学课程了,否则也不会报考燕京大学的疯人院。” 周俊豪接着学长的话往下补充,说这些时心里面多少有些五味杂陈。 在高三的时候,无论模拟考试还是高考,都始终被徐铭盖过一头。 两人之间有着不少的分数差距。 直到进入箐华大学,他才发现自己的成绩,依旧是专业分第一名。 难得又重新找回自信。 并和两位学长组建队伍后,更是在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上大放异彩。 成为箐华唯一角逐最高奖项的队伍。 眼看要重临巅峰。 然后…… 就又遇到了徐铭的队伍。 伴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当所有队伍完成答辩,接下来便是最为紧张的投票环节。 将现场角逐出本届高教社杯奖。 …… “荣获今年本科组高教社杯的,是燕京大学代表队。” “他们得到了专家组评委的一致认可,获得本年度本科组高教社杯奖。” “现在有请他们上台领奖。” 主讲台上当相关人员宣布获奖名单,身后大屏幕顿时浮现出徐铭蒋旭和朱志轩的名字。 尽管不止一次在脑海中幻想这幅画面,真的到来依旧让蒋旭和朱志轩他们激动不已,最终跟在徐铭身后走到台上接受专家组评委颁发证书和奖杯。 这也代表着今年的高教社杯数学建模赛事,圆满成功落下帷幕。 而在散场之后,台下周俊辉他们团队,也第一时间来到徐铭跟前送上祝贺。 “恭喜你徐铭。” “果然以你的数学水平,哪怕来到燕大数院里,照样不会被别人打败。” “谢谢。”徐铭脸上现出笑容向周俊豪表示感谢。 其旁边那两位箐华学长,同样没有保持沉默,发自内心的由衷感慨。 “学弟实在太强了,其实我们也考虑过B题,但思路明显没有你们的好。” 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,以学弟你的水平,在燕大数院保研肯定没有问题。” 徐铭将他们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内,虽然心中知道是在称赞自己,但听上去却总觉得哪里有点怪怪的。 正想开口解释时,眼角余光却突然瞥见,专家评审组的成员田纲院士朝他这边走来。 事实证明田纲的目标正是徐铭,近前停下脚步后主动发言搭话。 “你的那两篇论文我都看过,我很高兴燕大能有你这样的年轻一代数学天才。” …… 今天临时有事耽误,明天更一万字补,求订阅,月票还差两百张,月底求一下。 第(3/3)页